当前播报:以“增”促“减”把爱延时——灵台县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以“增”促“减”把爱延时
——灵台县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霞 文/图
【资料图】
3月31日下午,记者走进了灵台县荆山学校。校园里,琅琅书声在春日的暖阳中徐徐铺开。操场一角一排排红叶李,满树的花朵在春风里悄然绽放。
下午4点10分,随着一声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整个校园热闹了起来。操场上,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社团的学生,或踢球射门,或奔跑投篮,个个面色红润,尽情挥洒运动的汗水。教学楼里,跳舞的、唱歌的、画画的,或安静或欢快,每个社团的教室都各有特色,而每一位学生更是各有所长。
“我报的是舞蹈和羽毛球社团,都是我感兴趣的。学校每周还安排两节阅读课,利用这两节课我阅读了大量的名著,写作能力也提升得很快。”七年级四班学生边芸说。
让孩子们在“双减”政策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个人都享受社团活动的快乐,这是灵台县各中小学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也是灵台县落实“双减”政策、探索“双减”背景下如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具体举措。荆山学校立足实际,积极思考将“双减”政策落地落实落细,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提质增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持续发力,用更加科学、智慧的教育方式提升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了“减负提质”。
“咚咚咚……”随着一声声铿锵有力的鼓声响起,荆山学校整个校园里民乐声声,弦歌袅袅。循声望去,七年级六班的学生周予涵正在拉大提琴,只见她和着节拍挥动着手臂,与民乐班其他48名同学一起练习乐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学生们一起练习,特别有气势。通过学习民族乐器不仅提升了我的音乐素养,还让我更深地感悟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民乐班的成员,沉浸在众多乐器的学习中,周予涵感到由衷的快乐。
“学校设立民乐特长班,每天课后服务时间进行民乐训练,每周进行半天集中训练。这门课如今成为这群孩子们每周最大的期待。”灵台县荆山学校教导主任姚立军告诉记者,学校还统筹整合社会资源,聘请本地民乐传承人担任民乐班日常专业训练,特聘西安音乐学院专业教师团队定期来校对孩子们进行专业的训练指导。民乐班演奏的《金蛇狂舞》登上了灵台县2023年网络春晚舞台,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不仅为荆山学校全体师生搭建了“张扬个性、发掘潜能、适性成长”的展示才艺的舞台,也让学校在实践中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让教育更有温度,让学生更有活力。
“为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成立了民乐、烙画、舞蹈、书法、演讲与口才等22个社团,并采取走班制,打破年级界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课。同时,根据学生特长,组建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等8个训练队,让学生们在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中快乐成长,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幸福生活的家园。”灵台县荆山学校校长黄志刚说。
多彩的课程,多样的选择。自2021年秋季“双减”工作拉开大幕以来,做好课后服务一直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措施。灵台县各中小学校各显神通,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潜力,探索开展下午放学后“1+x”和中午、下午放学后“1+(1+x)”的服务模式(“1”指学生作业辅导,“x”指社团、劳动、科普、健康教育等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中小学校校外拓展活动建设,联合团县委、县少工委命名灵台县工委纪念馆等15所中小学校校外实践活动基地,聘请15名校外辅导员,进一步拓展学生实践活动项目,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截至目前,全县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9.14%,教师参与率达98.36%,家长满意度达96.35%。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全县全面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的9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均实行预收费监管。此外,在推进‘双减’落地的过程中,全县从作业管理入手落实减负增效,围绕教学管理、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和乱办班补课等重点,要求各中小学校制定作业管理工作制度,强化作业总量控制,并鼓励教师探索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真正做到了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同时,通过提升学校课堂效率、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育减负提质,促进各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灵台县教育党工委委员、教育督导室主任薛永平说。
如今,在灵台县各中小学校,校园里处处是舞台,教育无处不在。“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我们将继续科学统筹,不断探索,在减负增效的同时,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灵台县教育局局长王小龙说。